如何解决模具失效的问题
模具失效是冲压生产中常见的问题,常常导致生产停顿,影响产品生产周期。所以要尽快找到模具失效的原因,合理维修。
一、卡模
在冲压过程中,一旦模具不灵活甚至卡死,就要立即停止生产,找出卡死的原因,排除故障。否则会使故障扩大,损坏模具。
产生粘模的主要原因有:模具导向不好,倾斜。或者模板之间有异物,导致模板无法贴平;模具强度设计不足或不均匀。造成模具变形,比如模架和模板的硬度和厚度太小,容易受外力变形;模具位置安装不正确,上下模具定位误差超差。或者压机精度太差,使模具产生干涉;冲头的力度不够,大冲头和小冲头的位置靠得太近,使得模具侧向受力不平衡。此时应提高冲头的强度,并加强卸料板的导向和保护。

二,模具损坏
模具损坏是指模具开裂、断裂、膨胀等。处理模具损坏,须从模具设计、制造工艺、模具使用等方面寻找原因。
首先要审核模具的制造材料是否合适,对应的热点埋置工艺是否合理。通常模具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其影响很大。如果模具淬火温度过高,淬火方式和时间不合理,回火次数、温度和弯头选择不当,进入冲压生产后会损坏模具。
下料孔尺寸或深度设计不够,容易堵塞槽孔,损坏下料板。如果弹簧力设计过小或等高套不等高,弹簧会断裂,冲裁板倾斜,造成重叠冲裁,损坏零件。
冲头固定不当或螺钉强度不足会导致冲头掉落或断裂。
使用模具时,零件的位置和方向安装不正确或螺栓没有拧紧。工作高度调节过低,导柱润滑不足。进料设备故障和异常压力会导致模具损坏。如果有异物进入模具,零件重叠,废料堵塞等等情况,继续加工生产很容易损坏模具的下料板,冲头,下模板,导柱。
三、模具维护
一般来说,模具损坏后,也有维修和报废的选择。冲压模具的非自然磨损失效,如非关键零件的破坏。并且小冲头断裂,冲头镦粗变短,凹模板开裂,刃口开裂。大部分可以通过维修完全恢复正常状态,再次投入冲压生产。
但是...当模具的关键零件损坏严重时,有时凸模和凹模同时损坏。一次性修复费用超过模具原成本的70%,或模具寿命已近。那么维护的意义不大。这时候就要考虑报废模具了(大型模具和结构复杂的连续模具除外)。
当模具维修技术过于复杂、模具维修成本过高、难度过大时,维修周期就会过长,严重影响冲压的正常生产。所以应该选择提前报废模具,重新制造模具。
冲压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。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失效应详细分析,并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。及时解决模具损坏、粘模、打磨、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。只有处理好模具维修与报废的关系,才能减少停产修模时间,缩短生产周期,保证冲压生产的正常进行。